“夜猫子”LRC-1000 暴雨夜晚也能清晰锁定千米外目标
想象一下
漆黑的夜晚
在十个足球场那么远的距离下
要看清1000米以外7枚叠放的硬币
这听起来似乎很魔幻
但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 LRC-1000
做到了

当传统激光雷达相机还在为扫描百米内目标努力的时候,LRC-1000已经能够在黑暗中看清1000米以外的目标。
本文
将对LRC-1000
的核心参数进行解读
读完它
您就能够找到
LRC-1000破解
极端环境感知难题的答案
探测距离:1000m@大气消光系数1×10⁻³m⁻¹
1000米,大约是十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,也是目前LRC-1000的最大探测距离。

LRC-1000通过多模态感知,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“能测距却无法成像”的短板,覆盖范围是传统激光雷达相机的2-5倍。

技术支撑:纳秒脉冲激光+皮秒级时间控制技术+抗干扰算法
单次成像深度1.5m—30m,决定了LRC-1000适用于不同距离的高精度感知成像,有超强的场景适配力。

以大坝及库区的智能化监测为例,针对坝体形变、表面裂缝等潜在危害⚠️,它能在1000米以外观测到坝体表面仅7厘米左右的裂缝。

技术支撑:单光子级高灵敏度门控技术
除了1000米超远“视力”,LRC-1000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高清成像,拥有“夜猫子”的超强夜视能力。这一点,得益于其核心技术单光子成像。ICMOS关键组件使LRC-1000的探测性能比普通相机提升数千倍。

技术支撑:单光子成像技术
人类的头发直径大约70μm,LRC-1000的像元尺寸是5.86μm,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/12。感光单元的尺寸越小,细节就越丰富。LRC-1000的感光精细度比头发丝还要细,相当于用“显微镜”看1000米外的物体。
技术支撑:微透镜阵列技术
时间控制精度,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拍摄至关重要。目前,行业平均激光脉冲控制精度是10ns,而LRC-1000的时间控制精度是3ns(1ns=十亿分之一秒)。LRC-1000 时间分辨率翻倍。
技术支撑:皮秒级时序同步控制技术
在0-1000m全探测范围内,LRC-1000的测距误差严格控制在±15mm以内,可精准捕捉≥15mm的结构形变。
直观参照:
15mm ≈ 7枚1元硬币垂直叠放的厚度
在桥梁监测中,LRC-1000的这一特性,可在浓雾天气检测出斜拉桥钢索≥15mm的异常伸长,预防断索事故。
技术支撑:多脉冲回波拟合技术
LRC-1000专为极限感知设计,擅长极端环境成像,不受距离、光照、恶劣天气限制。
即使是大雾、暴雨、大雪等严重低能见度恶劣天气,在抗干扰算法与激光穿透力加持下,仍能“拨云见日”,选择性只对被摄目标拍照,高温、极寒中,7x24小时全天候稳定成像。
以下哪个参数对您的场景最关键❓
A. 超视距探测 B. 微米级精度 C. 极端环境耐受 D. 不做选择,全都需要

欢迎评论区互动,送精美鼠标垫哦!